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正文
快讯!SpaceX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2020-11-17 09:44:29 来源:网易科技 编辑: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北京时间11月16日成功利用其载人龙飞船将第二批宇航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08:27分,SpaceX载人航天飞船准时点火升空。

参与此次任务的包括NASA宇航员迈克·霍普金斯(Mike Hopkins)、维克多·格洛弗(Victor Gever)和香农·沃克(Shannon Walker),以及来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野口宗一(Soichi Noguchi)。

现在,载人龙飞船已经进入轨道。该飞船计划于北京时间11月17日12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4名宇航员计划在国际空间站待到明年5月。

这次名为Crew-1的发射标志着载人龙飞船的首次商业载人飞行,从此开启了SpaceX定期在地球和国际空间站之间接送NASA宇航员的新时代。

此外,发射后9分30秒左右,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成功降落在大西洋上的无人回收船上。按照计划,该助推器将在SpaceX的下一次载人飞行任务Crew-2中重复使用。

(图:发射后11分27秒,舱内宇航员状况。)

虽然这是SpaceX的第二次载人太空飞行,但这实际上是载人龙飞船首次真正执行长期太空任务。今年5月,载人龙飞船的首次载人太空飞行从开始到结束只持续了两个月。事实上,那次飞行仍属于演示,目的是证明该航天器可以安全地将人们运送到空间站,并将他们带回地球。那次演示任务非常成功,现在载人龙飞船成为自航天飞机退役以来获得NASA认证的首款载人级航天器,也是首款获得这一称号的私人航天器。

展望未来,载人龙飞船将来的载人飞行将与今天的发射非常相似。SpaceX每年将向空间站发射几次这种航天器,搭载NASA和与美国合作其他太空机构的宇航员。这种常规发射自2014年以来始终被寄予厚望,当时NASA委托SpaceX制造一种运载火箭,希望每六个月就能运送宇航员前往空间站,这就是该机构的“商业宇航员计划”(Commercial Crew Program)。现在,SpaceX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尽管已经实现了这个重要里程碑,但许多NASA官员仍在犹豫,目前还不敢说载人龙飞船已经完全取得成功。毕竟,两架航天飞机的损失仍然给NASA带来巨大压力,该机构的工程师们不能进入“工作已经结束”的心态。NASA商业航天主管菲尔·麦阿里斯特(Phil McAlister)在飞行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认为,让NASA感到紧张的是,我们永远不想仅仅宣布胜利,然后就沾沾自喜,而是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SpaceX载人发射对NASA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确保了NASA有办法将自己的宇航员从美国本土发射到国际空间站。在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NASA不得不依靠俄罗斯将其宇航员送入太空,并为每个座位支付大约8000万美元费用。现在,NASA有了另一个选择,可以让宇航员乘坐载人龙飞船进入太空。根据政府的一项审计,载人龙飞船座位价格大约为5500万美元。

很快,NASA可能会有更多的选择来让宇航员进入太空,因为SpaceX只是接受NASA委托的两家公司之一。波音公司也始终在开发自己的航天器,名为星际线飞船。在首次无人驾驶的试飞没有完全按计划进行后,该航天器仍在研发中。在去年的测试中,星际线飞船遭遇了多个软件故障,导致其无法到达空间站,并促使波音公司提前将飞行器带回地球。该公司计划在明年初的某个时候进行第二次无人试飞。

这意味着,SpaceX目前将成为NASA的主要发射供应商,载人龙飞船将帮助增加国际空间站上的驻留人数。在联盟号时代,空间站上通常需要6名宇航员驻留数月之久,因为其只能搭载3名宇航员进入太空。但是,由于载人龙飞船上有四个座位,空间站很快就会有七名成员首次驻留其上。

载人龙飞船上的宇航员很快将与NASA宇航员凯特·鲁宾斯(Kate Rubins)、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雷日科夫(Sergey Ryzhikov)和谢尔盖·库德-斯维尔奇科夫(Sergey Kud-Sverchkov)会面,后三人于10月乘坐联盟号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由于驻留人员增加,以至于宇航员迈克·霍普金斯(Mike Hopkins)指出,由于空间站上没有足够的睡眠空间,他可能不得不在载人龙飞船中睡一段时间。

由于空间站上增加了航员,他们希望在六个月的驻留期间能做很多事情。霍普金斯在发射前接受采访时说:“看看我们能在那里完成多少工作,这将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他补充说,在他们入住的第一周,日程安排中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我们可能会忙得不可开交”。 (小小)

关键词: SpaceX载人航天飞船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