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正文
亚马逊要求送货司机签署“生物识别同意书”
2021-03-29 09:56:33 来源:IT之家 编辑:

亚马逊正向送货司机发出一道选择题,要么被人工智能摄像头监视,要么失业。

1亚马逊要求送货司机签署“生物识别同意书”

3 月 23 日,Vice 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的亚马逊送货司机必须在本周签署一份“生物识别同意书”,以允许亚马逊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摄像头获取司机的位置、运动和生物识别数据。有信息显示,亚马逊在美国的送货司机约有 7.5 万名,如果送货司机拒绝签署这些表格的话,就会失去工作。

Vice 称,这份表格上面写道:“亚马逊可能……使用某些处理生物特征信息的技术,包括车载安全摄像头技术,该技术收集您的照片以确认您的身份并将您连接到您的驾驶员账户。”“该技术跟踪车辆的位置和运动,包括行驶的英里数、速度、加速度、制动、转弯和跟随距离……作为向亚马逊交付包裹的条件,您同意使用该技术。”

此外,有外媒报道称,这些摄像头可以从在面包车中拍摄的驾驶员照片中“收集,存储和使用生物特征信息”,并且可以在拍摄后将其保存长达 30 天。

事实上,早在今年 2 月份,亚马逊就曾宣布计划在卡车上使用配备人工智能的摄像头来跟踪驾驶员的工作情况。该摄像头系统名为“ Driveri”,由 AI 和运输初创公司 Netradyne 制造。四个摄像头可提供 270 度的覆盖范围:一个面向挡风玻璃,两个面向侧窗,一个面向驾驶员。

据了解,这些驱动程序不是亚马逊直接雇用的,而是亚马逊通过第三方交付服务合作伙伴雇用的,这些合作伙伴使用亚马逊的交付站点,但仍要遵守该公司的工作准则。

亚马逊发言人 Deborah Bass 曾告诉《汽车与驾驶员》,安全是该公司选择监视驾驶员的唯一理由:“ Netradyne 摄像头用于帮助确保驾驶员和我们提供服务的社区的安全。我们从 2020 年 4 月至 10 月在超过 2 个地方达百万英里的交付路线上试用了该技术,其结果显著改善了驾驶员和社区的安全——事故减少了 48%,违反停车标志的情况减少了 20%,没戴安全带的驾驶情形减少了 60%,分散注意力的驾驶减少了 45%。”

不过,亚马逊的这项举动还是引起了人们对于隐私的担忧。据外媒报道,有 5 名美国参议员联名表达了对视频监控的担忧,他们在一封公开信中要求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解释,该公司将如何避免侵犯员工隐私,给员工快节奏的工作增加“不安全的压力”,将员工置于风险之中。

也有批评人士表示,快递配送工作的节奏难以管理,司机预计在 10 小时的轮班中派送 100 多件包裹。一些司机报告说,他们没有时间找厕所,摄像头将监控在户外小便或排便的司机。

3 月 19 日,汤森路透记者 Avi Asher-Schapiro 发布推文称,一位辞职的亚马逊司机表示,自己辞职的原因是无法避免货车上持续的人工智能监控,也无法避免与亚马逊共享生物识别技术。该司机认为,“这既侵犯了隐私,也违背了信任”“我不会支持它”。

2亚马逊员工没有隐私

这并不是亚马逊首次因侵犯员工隐私问题陷入舆论漩涡。

早在去年 9 月,就有消息称亚马逊曾计划聘请情报分析师协助识别公司内部的劳工活动组织者。虽然亚马逊方面坚称消息有误,但通过内部文档、报告以及发布在公共互联网上的信息来看,亚马逊多年以来确实拥有一支神秘而复杂的专项团队,用以监控 Facebook 群组内的员工活动。

此外,亚马逊对员工的监视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亚马逊物流中心内工作的十几万名员工,他们的一切行为也都要接受数字化跟踪与评估。

2019 年,有外媒报道称,亚马逊内部已经构建了一套 AI 系统,可以追踪每一名物流仓储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统计每一名员工的“摸鱼”时间(Time Off Task,简称 TOT),然后自动生成解雇的指令。当时的曝光文件内容多达几十页,有近 900 名员工因为被该套系统判定为“工作效率低”而被解雇。

很多员工随身带着手持扫描仪,这些扫描仪包含固定的指令流,例如倒数时钟,其中列出了从货架上取下商品之间的硬性时间间隔。工人们每天需要行走超过 15 英里,他们的休息时间,包括去洗手间的时间,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亚马逊的系统会跟踪每一位员工的生产率,并自动生成关于生产率及生产质量的警告或终止信息。数据实时流向管理人员,然后由称为 ADAPT 的专门软件系统处理。如果员工一旦年纪大了或某天因情绪不振没有达到目标就会被记录下来,如果没有此后没有进步就会被解雇。

“这里的节奏很快,并不适合每个人,也不适合每一个生活阶段。”有高管表示。亚马逊认为,公司不需要考虑怎样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取得平衡,这是员工自己该操心的问题,亚马逊不是给员工当保姆。

关键词: 亚马逊 生物识别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