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2023-04-09 16:20:51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


(资料图片)

从2015年到2021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8.2岁;预计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会达到80岁以上;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翻两番,中国将真正进入长寿时代。

长寿时代,如何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作为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主要论坛之一,2023年长寿时代高峰论坛于4月7日在武汉举办,论坛邀请政产学研各方代表探讨人口和社会新形态,探索应对长寿时代的解决方案。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二级巡视员王辉表示,要解决长寿时代出现的经济类、社会类、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等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持续探索和思考,为养老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带病生存时间已达到9.1年,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死因占比达到90%。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科学问题。作为长期从事脂代谢研究的科研人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宋保亮分享了三点思考:一要加强慢病的早期预防,二要加大对于慢病相关的生命医学研究,三要整合政府、企业、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各方面的资源,来积极地应对长寿时代。

“人口老龄化不是社会固有命题,也没有固定解决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答案。面对挑战,需要社会多个系统和组织间共同做出改变,协同发展。”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口健康中心执行主任黄聿立看来,健康即资产,社会如果能在全民健康的议题上进行投资,会提高全社会劳动力生产水平,减少社会医疗支出,进而对提升整体民生福祉起到重要意义。在长寿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拥有更长时间的健康生活状态,获得更长生命周期。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表示,老龄人口能为我国发展养老机构、社区养老等产生更多人口红利价值。一方面,社会要将养老金资源、财政资源用好,致力于建设适合老人居住的环境、机构、平台,打造一个老人友好型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应更关注如何将老年人的价值发掘成为真正的人口红利,让老龄人也能实现价值再造。

长寿时代催生出科技创新、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等新需求,需要更多创新解决方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及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社会不能再用工业化时代养老的刻板印象来看待长寿社会和规划未来,康养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我希望随着康养过程数字化转型的逐步实现,每一位长寿者都能享受个性化、精准化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在长寿时代拥有更幸福的生活。”而想要实现这一愿景从核心技术到原型成果,再到产业化落地,需要产学研密切合作。(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