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料】新华视点丨向盐碱地要粮!福建惠安书写农业变革答卷
2025-09-13 16:30:50 来源:新华网 编辑:

惠安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突出部,一面依山、三面环海。在坤德农场辋川镇许厝村基地,曾经是农作物成活率低、收成差的盐碱耕地,通过引进“海水稻”、创新智能农机装备等方式,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写下生动注脚。


【资料图】

走进坤德农场,一株株“海水稻”秧苗被精准插入田中,大片水田披上齐整的“绿装”。“海水稻”并非以海水培育,而是能在盐碱浓度为3‰至5‰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亩产可达300公斤以上。

2022年,在惠安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农户引进多个耐盐碱水稻品种进行小规模试种,从中筛选出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优的水稻品种。2023年,该农场开始规模化种植,这是泉州市真正意义上首次引种“海水稻”。

2024年,许厝村种植耐盐碱水稻的面积扩大至600多亩。长不出庄稼的盐碱地如今已成为“两稻一菜”的“粮仓”。

滚滚稻浪的背后,凝结着科研团队技术攻坚的汗水。在育秧棚里,三台智能化育秧设备高效运转,上面一盘盘秧苗在一圈圈循环中完成喷淋、光照等工序,长势喜人。这是福建省首台智能控制立体循环种植床。

智能控制立体循环种植床的引进加快了秧苗的培育进度,科学精准的育秧方式让其出产的秧苗更加健康、茁壮,能更好地适应恶劣环境种植。据介绍,完成水稻育秧后,这套设备还可以应用于叶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培育。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镇下江村的家兴家庭农场,水果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这里曾经面临海水倒灌、土壤硬化严重等问题。2013年,惠安县家兴家庭农场成立,陆续流转了300多亩盐碱地,由此走上了盐碱荒地开发之路。

近年来,福建省农科院把家兴农场作为滨海盐碱地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常年为家兴农场提供技术支持,陆续开展了滨海盐碱地土壤检测、改良和特色产业开发的技术服务。

通过农旅融合、带动就业和生态循环的实践,家兴农场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惠。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配音:欧阳安楠

包装:夏勇

素材支持:惠安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关键词: 惠安 盐碱地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